索引号: | 111529210117651566/2024-00399 | 发布机构: | 阿拉善左旗卫生健康委员会 |
公开方式: | 主动公开 | 组配分类: | 基本医疗卫生事业 |
发文字号: | 成文时间: | 2024-03-12 | |
公文时效: |
阿拉善左旗卫生健康委员会:白喉类疫苗接种细则
- 发布日期:2024-03-12 16:12
- 浏览次数:
一、疾病介绍
白喉(diphtheria)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白喉杆菌产生的外毒素为致病主要因素。根据病变侵犯部位分为四种类型:咽白喉、喉白喉、鼻白喉、其他部位白喉,其中咽白喉最常见,占发病人数的80%左右;原发性喉白喉、鼻白喉少见,多为咽白喉扩展所致;其他部位的白喉少见,皮肤、眼结膜、耳、外阴、新生儿脐部、食管等处偶尔可发生白喉。呼吸道白喉临床特征为咽、喉部不易剥离的白色或灰白色假膜和全身毒血症症状。咽白喉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型、普通型、重型、极重型4型,重型、极重型除有咽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外,颈部有明显的软组织肿胀,称为“牛颈”,可并发心肌炎和周围神经炎,病死率极高。
二、流行病学
人类是白喉杆菌已知的唯一宿主,病人和有毒菌株的带菌者为唯一的传染源,患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,不典型和轻型患者容易误诊,所以在传播白喉中的危害性更大。潜伏期为1~7天,一般2~4天。白喉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,也可以通过污染的器具和食物传播,外伤性感染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呼吸道以外的黏膜感染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但秋冬季发病较多。白喉主要为儿童传染病,1~5岁发病率最高。广泛推行白喉疫苗免疫预防后,患者年龄构成向大年龄推移并呈高度散发的趋势。
三、疫苗类别
接种白喉类相关疫苗是预防白喉的有效手段,含有白喉类疫苗成分的疫苗有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(DT)、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(DTaP)、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(DTaP-Hib)、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(结合)联合疫苗(DTaP-IPV/Hib)。DT和DTaP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,对适龄儿童免费提供,免疫规划疫苗最小外包装标有“免费”字样和“免疫规划”标识;DTaP-Hib和DTaP-IPV/Hib为非免疫规划疫苗,居民自费并且自愿接种。
四、接种程序
(一)免疫规划疫苗程序
1.DTaP
共接种4剂次,基础免疫分别于3、4、5月龄各接种1剂,18~24月龄加强1剂。接种剂量为0.5ml,接种途径为肌内注射,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处或臀部。
2.DT
共接种1剂次,6周岁儿童接种。接种剂量为0.5ml,接种途径为肌内注射,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处。
(二)非免疫规划疫苗程序
1.DTaP-Hib
共接种4剂次,基础免疫分别于3、4、5月龄各接种1剂,18~24月龄进行1剂加强免疫。接种剂量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各0.5ml,混合后接种,接种途径为肌内注射,推荐接种部位为婴儿的臀部外上方1/4处上臂外侧三角肌处。
2.DTaP-IPV/Hib
共接种4剂次,基础免疫分别于2、3、4月龄或3、4、5月龄各接种1剂,18月龄进行1剂加强免疫。接种剂量为0.5ml,接种途径为肌内注射,对婴儿推荐最佳接种部位为大腿前外侧中部。
(三)补种原则
1.3月龄~5周岁未完成DTaP规定剂次的儿童,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,前3剂每剂间隔≥28天,第4剂与第3剂间隔≥6个月。
2.≥6周岁儿童补种参考以下原则:
(1)接种DTaP和DT累计<3剂的,用DT补齐3剂,第2剂与第1剂间隔1~2个月,第3剂与第2剂间隔6~12个月。
(2)DTaP和DT累计≥3剂的,若已接种至少1剂DT,则无需补种;若仅接种了3剂DTaP,则接种1剂DT,DT与第3剂DTaP间隔≥6个月;若接种了4剂DTaP,但满7周岁时未接种DT,则补种1剂DT,DT与第4剂DTaP间隔≥12个月。
(3)如儿童已按疫苗说明书接种含百白破疫苗成分的其他联合疫苗,可视为完成相应剂次的DTaP接种。
根据补种时的年龄选择疫苗种类,3月龄~5周岁使用DTaP,6~11周岁使用儿童型DT,≥12周岁使用成人及青少年型DT。
(四)替代原则
若受种者(监护人)主动要求接种含白喉成分的非免疫规划疫苗,建议其继续选择同品种疫苗完成全程接种。DTaP-Hib可替代免疫规划疫苗中的DTaP,如自主选择首剂使用DTaP-Hib替代接种DTaP,建议使用DTaP-Hib完成全程免疫。DTaP-IPV/Hib可替代免疫规划疫苗中的脊灰疫苗和DTaP,如自主选择首剂使用DTaP-IPV/Hib替代DTaP,建议使用DTaP-IPV/Hib完成全程免疫。
五、接种禁忌
(一)已知对该疫苗的任何成分过敏者。
(二)患急性疾病、严重慢性疾病、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。
(三)患脑病、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。
(四)使用白喉或破伤风类毒素发生神经系统反应者。
六、不良反应
(一)常见不良反应:接种部位局部出现红肿、疼痛、发痒;全身性反应可有低热、哭闹等。
(二)罕见不良反应:烦躁、厌食、呕吐、精神不振、重度发热反应、局部硬结等。
(三)极罕见不良反应:局部无菌性脓肿、过敏性皮疹、过敏性休克、过敏性紫癜、血管神经性水肿、神经系统反应等。必要时应及时与接种单位联系,由后者给予处置指导。
七、接种建议
DTaP适用于3月龄到5周岁儿童;DTap-Hib推荐人群为3~24月龄婴幼儿;DTaP-IPV/Hib推荐人群为2~24月龄婴幼儿;儿童型DT适用于6~11周岁儿童,≥12周岁使用成人及青少年型DT。